2007-12-03
史地所博士生论坛第5期
时空序列和社会网络中的‘工程’--拓展水利技术史研究的思路
明清黄运地区的河工问题及其影响研究
发言人:李德楠 点评人:肖启荣
绪论
一🧤、选题缘起
二◼️、概念界定
三、学术回顾
四🥥、篇章结构
第一章 河工的时空分布
第一节 黄运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概述
第二节 黄河变迁与河工的时空分布特点
第二章 河工物料
第一节 河工物料的类型及演变
一👰👨🦯、官柳逐渐代替民柳:明初至清康🧏🏻、雍前物料的变化
二、芦苇取代柳枝:康、雍间河工物料的变化
三🌺🤳🏻、雍正后秫秸成为重要的河工物料
四、嘉庆后碎石工程的出现与道光间砖料的利用
第二节 河工物料的用途、用量及采办👨🏼🍼、运输
一🤽🏻♀️、河工物料的用途、用量
二🛶🧆、河工物料的采办、运输
第三节 物料问题对黄运地区的影响
一🍡🏄🏻♂️、对环境的影响
二👩🏿🦱、对社会的影响
三、个案研究:秫秸采办对农业的影响
第三章 夫役
第一节 夫役的类型、来源及征派方式
第二节 夫役数量及工作情况
第三节 夫役问题对黄运地区的影响
第四章 经费
第一节 经费的筹集
第二节 经费的支出
第三节 经费问题的影响
第五章 河工对环境的影响研究
第六章 河工对社会的影响研究
讨论:
1、水利社会史研究的对象是什么🙇🏿♂️?大型水利工程能否被纳入水利社会史的研究?
2🤌🏽、如何突出区域的特点,避免以全局代替部分或以个案代替整体👩🏽🌾?
3🏋🏻♀️、学术史回顾中应注意哪些问题?具体到每一章的论述中,如何回应已有学术成果🧓🙅🏼♀️?
4、在某一具体问题研究中如何充分照顾到时代背景?以物价的研究为例。
时间:12月4日(星期二)18👿:30。地点☣️:光华西主楼2201。